全国二氧化氯专业网!为行业的腾飞插上有力的翅膀
400-123-1234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行业资讯

疫情期间彼此交往说话请保持适当距离

发布时间:2021-01-21 新闻来源:二氧化氯专业网 阅读:2003


疫情期间彼此交流说话请保持适当距离

    周平 上海朗彤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以前社交聊天,大家很少关心讲话距离。关系好的,甚至贴耳拂面。

 但是,新冠疫情,让大家无论跟谁说话,都不自觉地想远离一点,但是又怕引起对方误解。

那么,保持多远的距离合适呢?

 这要从气溶胶说起。气溶胶是指悬浮于气体中的粒径在0.001~100μm之间固体或液体颗粒物,

含有病原体时称之为微生物气溶胶,气溶胶具有短距离和长距离潜在传播能力。

 

气溶胶的危害             

 

气溶胶更容易被吸入人体肺部深处, 导致下呼吸道肺泡组织感染,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

 气溶胶或呼吸道液滴传播是甲型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结核病毒等传染性病毒在人体内迅速传

播和持续循环的关键因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每年由于空气传染疾病的死亡人数达到了170万以上。新冠疫情以来,

这个数据更是急剧攀升。大量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病(SARS-CoV-2)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

可能通过患者呼出的雾滴传播。

 尤其是聚集性场所,如同乘列车,参加宴会等,社交距离过近时,聚集性感染病例增加。

 

气溶胶是如何产生的?          

 

当我们咳嗽、打喷嚏、说话或呼吸时,从呼吸道释放出潜在的传染性液体和微粒,形成气溶胶。

较小的水滴通常肉眼看不见。

 研究表明,大多数呼吸液滴不会在其轨迹上独立运动。相反,大小连续的液滴被困在潮湿、温暖、

湍流的气体云中并向前推进。

另一项研究表明,随着人们提高声音,他们会释放更多的液滴,但液滴的大小分布保持不变。

 这些粒子的传播将影响甲流、冠状病毒肺炎等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并决定社会距离、戴口罩、

拥挤的聚会以及私人、公共和商业环境中社会行为的日常实践准则的实施。

 

气溶胶的传播速度          

 

飞沫的大小可决定其传播的距离。根据Wells1955年关于飞沫与疾病传播关系的研究结果,

排出的大飞沫在空气中下降的速度比蒸发的速度快,会落在1-2m的范围内。

所以大家都认为1-2m的距离是社交安全距离。疫情期间,为了尽快复工复产,各国也提倡2

的社交距离。那么,保持2米就安全吗?

 

密闭空间---无风时

 

对于在20°C50%相对湿度的空气中轻微的人类咳嗽,无风状态飞沫射程可能不超过1米,极少数的

粒子可能超过1米。2m的安全距离,仅仅是在无风的情况下。

有学者观察了人类唾液液滴的演变,考虑到了分散、蒸发、破碎和液滴沉降。49秒后,所有液滴与

口腔的水平距离不超过1米。在49秒时,一些液滴出现在地面以上0.77米处。

 10秒的时间里,人们可以看到液滴云的循环,液滴需要15秒才能降到人体腰部以下,这被认为是

一个安全的垂直距离。

 在无风的情况下,身材矮小的成年人和幼儿如果位于水滴落下的轨迹内,最容易受到落下的水滴云的

影响,可能会面临更高的风险。所以家长,带孩子去商场、车站等人群密集场所,最好将孩子抱在身上,

远离地面,不建议将孩子放在小推车上。

 

开放空间---有风时

 

开放空间环境中的风速会显著影响飞沫传播的距离。在风速从4km/h15km/h的情况下,唾液液滴的浓度

和液滴大小减小,可以移动到6m的距离。因此2米的距离可能并不安全。

 4km/ha)和15km/hb)的速度从左向右吹风。

 风速会加快飞沫的传播,在15km/h的风速下,唾液液滴的移动速度加快,在1.6s内达到6m,扩散速度加快。

 伴随着唾液液滴的质量减少,在大约0.4s1.6s之间时间唾液液滴在1.63m高度以上存在。

 

4km/h的低风速下,唾液滴云在0.1s5s之间逆时针旋转增加的风向上平流。然而,在15km/h的高风速下,

唾液滴云在0.1s1.6s之间顺时针旋转增加的风向上平流与水平线成45°角。

 这个输运演变可解释为某些力比之间的竞争逆转,例如风切变力、分散力和沉降力。

 

所以,2米的社交距离,可能并不安全。疫情期间,或者高危环境中,尽量保持社交距离在2米以外。

暂时的疏远,换来你我的健康与安全。

 

如何控制气溶胶的传播?         

 

我们要尽可能采取有效手段隔离传染源,使其污染范围最小化;同时,开窗通风,来稀释传染性气溶胶的浓度。

 也可选用人机共存的空气消毒装置,清除室内的传染性气溶胶颗粒,杀灭微生物。

 

参考文献:

1.Talib Dbouk,Dimitris Drikakison coughing and airborne droplet transmission to humansPhs.Fluids32,053310(2020).

2.吴家麟,翁文国《新冠肺炎病毒颗粒在空调大巴中的传播与乘客感染风险》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 第61卷第2期。

3.钱华、郑晓红等《呼吸道传染病空气传播的感染概率的预测模型》东南学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月第42卷第三期。


 来源:
 原文题目《咱俩说话 要保持距离》上海朗彤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供稿

分享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