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二氧化氯专业网!为行业的腾飞插上有力的翅膀
400-123-1234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行业资讯

基于二氧化氯的新型冠状病毒等疫情防控探讨

发布时间:2020-02-12 新闻来源:二氧化氯专业网 阅读:1476

基于二氧化氯的新型冠状病毒等疫情防控探讨

 

晋日亚

 

(中北大学 中国二氧化氯学会)

 

声明 1:关于细菌和病毒方面资料来源于文献整理;关于二氧化氯方面观点来源于国际顶级刊物文献和自己课题研究成果。在此表示感谢!感谢二氧化氯学会秘书处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声明 2:本内容代表个人观点,仅供交流。

1、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需要二氧化氯

21 世纪以来,全球不断出现了许多新的不同种类的传染病爆发,分别在人类及动物中引起不同疾病疫情。比较典型的如: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的亨德拉病毒(HeV)和尼帕病毒(NVD)、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H5N1  H7N9)、埃博拉病毒(EBoV)、中东呼吸综合症病毒(ME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病毒(SARS)等,加上 2019-新冠状病毒(2019-nCoV)),这些传染病肆虐人类而爆发的疫情一次又一次警示世人:面对各种爆发式传染病疫情,已有传统的特效药和疫苗都很难成为新疫情突发的救星。因为,目前的疫苗或特效药都是针对以往的单一病毒而没有普适疫苗,而且,不同病毒威胁的潜在差异决定了不可能使用相同的治疗药品(疫苗、抗生素、解毒药等)。所以,每次不同新的疫情出现,尽管科学家们全力以赴的努力研制,但针对特定病毒疫情进行药物开发或疫苗研制,从启动研究到真正量产而投入使用,就算一切顺利,也仍然需要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而不能一蹴而就,这是科学研究的规律。但是防控传染病爆发蔓延却是急迫的,说到底,远水不解近渴!

在传统医学对个体防治、隔离措施以及对空间环境洗消技术不能满足重大疫情防治的严峻形势背景下,更实用、广谱、理想的日常消毒与应急处理能力的应对生物恐怖的高效防控措施和技术尤为重要!而二氧化氯对半封闭空间环境中冠状病毒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的杀灭消毒,为生物恐怖威胁提供全新的主动防控技术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能够为科学家研制疫苗或特效药赢得宝贵时间!

2、二氧化氯杀灭致病微生物的优势

2.1 二氧化氯的特性

定性:

二氧化氯(ClO2)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 A1 级绿色消毒剂。

ClO2 是氧化剂而不是氯化剂,不会产生氯制剂的潜在危害(氯代反应生成有三致作用的有机卤代物或其它有毒类物质)。

ClO2 见光易分解,所以使用过程不残留。

ClO2 的氧化能力是基于其孤对电子的氯-氧双键特殊结构特征,由此作为单分子自由基存在,自由基本身具有强烈的氧化性;ClO2 能够从作用对象的每个分子中获得个电子,从而使 ClO2 氧化效能优于其他氧化剂,这是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因所在。

特点:

  • 三致性:不会致癌、致畸、致突变
  • 有三效应:广谱、高效、快速。
  • 具备三特色:穿透性、扩散性、均匀性。

2.2 致病微生物的生理特征

一般来讲,致病微生物细菌和病毒二者粗略的区分见下表:

类型

细 菌

病 毒

 

 

 

个体大小

微米级,普通显微镜下就能观察

纳米级的颗粒,十几到几百纳米,借助电子显

 

到。

微镜才能观察到。

 

 

 

生命形态

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有合适的培

由蛋白质包裹遗传物质-核酸的生物分子,没有

 

养基就可以生长。

细胞结构。需依赖于细胞或动物体内才能存活。

 

 

 

治疗手段

抗生素等,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性

具有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或疫苗,不能用于治

 

疾病。

疗细菌性疾病。

 

 

 

代表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支杆

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SARS

 

菌、伤寒杆菌和鼠疫耶尔森菌等。

2019-nCoV 等。

 

在病毒中,冠状病毒是有包膜病毒,具有正向单链核糖核酸基因组和螺旋对称的核衣壳。冠状病毒的大小约 125 纳米是核糖核酸病毒中最大的,目前为止仅传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目前来看,几次大的疫情爆发,基本上都是呼吸道传染和接触性传染。而针对此类传染性疾病的蔓延,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最佳的防控手段:一是明确病原体、识别并找到传染源进行严格管控和治疗;二是切断传播途径,对于以呼吸道传染和接触性传染疾病而言,对人们所处的半封闭环境中空气和物表进行杀菌消毒无疑是最好的切断传播途径的防控措施;第三是保护未感染人群,除了戴口罩、勤洗手等自我防护外,对所处环境进行有效杀菌消毒无疑也是最佳的保护措施。

2.3 二氧化氯杀灭致病微生物的优势

二氧化氯分子有独特的强氧化性和良好的穿透性。

对于细菌而言,细胞膜是抗ClO2的重要靶点,ClO2分子能够渗透细胞膜,并氧化破坏细胞表面蛋白质中的酪氨酸等,从而抑制了致病菌的特异性吸附,阻止了对宿主细胞的感染。此外,ClO2分子不仅仅是穿透细菌细胞膜,而且能够改变膜外蛋白质和脂类的构造,由此影响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和新陈代谢,同时,ClO2分子也会氧化酶中易转化为硫化物的巯基,从而破坏了这些酶的正常生理功能,实现杀菌功能。

对于病毒而言,由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更容易变异和受 ClO2 分子的攻击。C1O2以分子形态穿透病毒外部结构,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化学氧化反应,从而快速地破坏病毒的衣壳和核酸,而导致病毒失去活性。

 ClO2 杀菌消毒持续时间长,不仅能杀死细菌和病毒,而且具有杀灭孢子和分解残留细胞的能力。

特别的,ClO2 能杀灭孢子、细菌及病毒,却不会对人和动物机体产生损伤,原因在于细菌、病毒等属原核生物,大多数酶系统分布于细胞膜近表面,易受 ClO2 分子的攻击而失活。而人和动物的酶系统深入到细胞的细胞器中,且细胞的保护系统可以提供电子使 ClO2 还原失去氧化功能,从而可以避免 ClO2 分子对细胞的攻击破坏。所以低剂量 ClO2 对微生物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而对人和动物却是安全无害的。

分享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