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0-30 新闻来源:二氧化氯专业网 阅读:571
五千居民告别数十年“牛奶水”
据介绍,此前六和居民饮用的自来水都是“自流水”——基本没有进行系统的净水处理,且硬度较高,烧开后都有白色不溶物,当地居民只能用于洗澡、清洁等用途。几十年来,他们已习惯到偏远的山区挑山水饮用。
今年8月,佛山水业三水供水有限公司成功整合了大塘镇六和片区的供水资源,提高用水的水质,针对六和水厂水源是硬度较高的地下井水的特点,引入了一套现阶段国内比较先进的净水处理系统,采用离子交换法,降低原水的硬度,彻底解决六和自来水煮沸后,有白色沉淀,同时表面有一层白色漂浮物的问题;引用二氧化氯装置消毒,解决六和自来水微生物指标超标问题,防止引发肠道疾病,改善出厂水水质,使出厂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同时,对厂房环境及厂区管网进行了改造,增大管网供水量,确保水厂正常、安全供水。
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改造,目前,六和水厂的最大生产能力已经从1000吨/日提高至2000吨/日。六和的水质得以改善,困扰六和片区1300多户居民的饮水难题得到解决,5000多居民受惠。
配备水质检测技术
三水区供水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称,他们将利用六和水厂现有供水能力,重新敷设管网,对水厂周边有条件的自然村提前实施通水。同时,还将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包括水质监测安全、客户服务、管网维护等配套服务。
据介绍,供水部门还专门配置了水厂化验室和一整套精密齐全的化验设备,对六和水厂实行水质的两级管理(即公司和水厂两级监测监控),确保这里的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100%合格。
此外,公司已分阶段对六和的供水管网进行相应的改造,确保优质供水。同时,深入普查管网,改造或维修经常漏水的管道,降低漏耗。
三年内实现城乡联网供水
据介绍,三水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建设计划用两年时间,也就是到2009年完成约48公里的DN300~DN2200北江水厂配套管网以及西、北江两大水厂首期工程建设。截至去年12月,三水供水公司累计投入约1.5亿元资金,完成南丰大道、乐南路、齐力大道、G321国道、进港大道和木棉工业园等6个给水主干管大型项目,开通DN500~DN1600给水主干管约31公里。使三水区形成两大水厂双水源联网供水的格局。
记者了解到,到2010年将完成全区供水资源整合,彻底解决中北部缺水和所有自然村的饮水问题,实现全区城乡联网供水“六统一、一到户”,即统一规划、统一供水、统一管网、统一水质、统一管理、统一水价、抄表到户,使广大农村居民用上符合卫生标准的自来水,真正享受全区“同城、同网、同价、同服务”带来的实惠。
编辑:小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