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1-22 新闻来源:二氧化氯专业网 阅读:594
但是,最新数据表明,“指标从未完成”将渐渐远去。2007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出现下降,因此,2008年的减排能否持续这一态势,显得尤为关键。
2007年11月,环保总局公布,该年前三季度
2006年的全国两会,中国提出的“十一五”规划中确定了两项约束性减排指标,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要削减10%。当年,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目标确定为2%。然而最终的统计却显示,主要污染物排放不降反升。但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GDP指标却全部都超额完成。
不过相关专家曾测算,经过“十一五”头两年的努力,中国可以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稳定在2005年的水平,“十一五”后三年将会逐步下降。在2007年首次出现下降后,2008年也就成了减排的关键之年。
减排与政绩挂钩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认为,环境指标一天没有真正纳入官员考核制度,就一天不能杜绝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短平快的政绩,和一些追求暴利的企业结合起来,不顾当地的资源环境条件,乱上煤电、化工、钢铁等重化工项目,用人民的健康换取极少数人的特殊利益。
去年11月,国务院下发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等三个减排方面的文件,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要与地方政府的政绩挂钩。
环保总局主管污染控制的副局长张立军认为,这是中国减排工作的里程碑。
环保纳入政绩考核在中国已经议论了很多年,而在2008年,对于环保能不能真正在领导干部的考核中“一票否决”,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认为依然有难度。
绿色GDP迟迟未能公布
目前中国的一些地区的考核确实也有环保的指标,但环保指标在考核中是占比例的,也就是所谓的权重,而且很多地区的权重比例并不高,考核权重中占比较大的比例的还是经济发展。王金南认为,这意味着环保并不能完全的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而这种状况并不是环保总局可以解决的,这不但需要各地提高认识,也需要中组部等部门出台具体的考核措施。
提到官员的考核,就自然联想到绿色GDP,这一曾经风火一时的绿色国民经济统计,由于地方和部门的利益博弈,在2007年遭遇了搁浅的境遇。2008年年初,王金南告诉记者,绿色GDP仍然在计算,“2006年的统计已经算出来了”,但何时公布,他表示依旧没有消息。
有可能设立环保部
一直以来,将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部的呼声就始终存在,由国务院的直属单位变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从“局”到“部”,看起来是一字之差,但在参与高层决策、制定相关环保战略规划、提高执法效力等方面,其空间无疑可以得到更大的拓展。
2006年9月,王金南向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做汇报时,就提出了“建立环境保护部”的建议。而在今年“大部制”正式提上议程的背景下,环保总局能否升级,王金南个人认为,还是“有戏”的,“因为环保在当前的中国越来越重要。” (记者 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