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二氧化氯专业网!为行业的腾飞插上有力的翅膀
400-123-1234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行业资讯

可口可乐欧洲召回事件:氯酸盐背后的真相与应对

发布时间:2025-02-23 新闻来源: 阅读:182

今年2月初,可口可乐公司在欧洲市场经历了一次不小的风波,因其多款饮料中氯酸盐含量超标,不得不紧急进行产品召回。这一事件不仅引起了广泛的公众关注,更促使人们深入探究氯酸盐这一消毒副产物的来源、危害及防范措施。


氯酸盐,作为含氯消毒剂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其来源广泛。在食品领域,食物中的氯酸盐多数来自食品加工和处理饮用水时用的含氯消毒剂。在可口可乐的比利时工厂中,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水处理时,若操作不当,分解过程中便可能产生氯酸盐。此外,次氯酸钠等其他含氯消毒剂在储存或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产生氯酸盐的风险。


氯酸盐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不容小觑。短期来看,过量摄入氯酸盐可能引发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其他普遍的急性反应还包括呼吸和皮肤过敏等问题。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在2015年的一份科学意见中指出,长期摄入氯酸盐会抑制人体吸收碘,对儿童以及婴儿造成轻度或中度碘缺乏,严重的可能构成甲状腺问题。长期暴露于氯酸盐环境中,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为持久,可能对造血功能、肝肾功能等造成损害。消费者主要通过蔬菜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等摄入氯酸盐。


面对氯酸盐带来的潜在风险,我们应如何防范呢?首先,在消毒剂的选择上,可以优先考虑那些不会产生氯酸盐或产生量极少的消毒剂,如高纯二氧化氯(包括气体或液体形态,市面上有深圳“凯士洁”等品牌可供选择)、臭氧、磁能高阶氧化技术等。同时,必须严格控制消毒剂的投加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氯酸盐生成。


其次,改进消毒剂的储存条件也是关键。例如,将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储存在低温环境中(如25℃以下),并尽量缩短储存时间。此外,避免循环添加消毒剂,确保每次用完一罐后再添加新的,以减少氯酸盐的生成机会。


最后,加强监测与处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必要时,可以通过活性炭吸附等工艺去除水中的氯酸盐,从而确保水质安全。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表示,消费者主要是通过蔬菜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和水果及其制品摄入过量氯酸盐,该机构设定的每日容许摄入量(TDI) 为0.3 μg/(kg·bw)。


可口可乐此次召回事件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必须更加科学、准确、谨慎地使用消毒剂,以确保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通过优化消毒剂的选择、储存和监测措施,我们有望有效减少氯酸盐的生成,降低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让我们携手关注食品安全,共同守护健康美好的生活!

分享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