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不可怕可预防
发布时间:2007-04-20
新闻来源:二氧化氯专业网
阅读:1215
禽流感不可怕可预防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即AI)简称禽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引起鸡、鸭、鹅、火鸡、鸽子等禽类发病。可引起从轻微的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传播快、危害大,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人类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也属正粘病毒科。可由该科的A、B、C三个型的病毒引起,以A型为主。由于流感病毒的易变异性,禽流感的发生,除了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也因对人类健康有一定的威胁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该病1878年在意大利的首次暴发,使人们开始认识这种极具杀伤力的传染病。该疫病病原在上世纪60年代被确定为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暴发次数并不很多,但一旦暴发即引起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例如美国1983~1984年的暴发,用于扑灭该病的费用耗资6000万美元,间接损失约3.5亿美元。
禽流感是一种动物源性疾病,一般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禽流感病毒属于A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蛋白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6等16种亚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A型流感病毒的H1和H3亚型较易感。流感病毒具有易变异特性,即病毒抗原性的漂移和转变。禽流感的流行,可通过与人类毒株互换基因片段,发生人类流感病毒的遗传重组,从而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这是世界各国对该病极其重视的原因。
不接触病禽不会感染
禽流感的传染源是患该病的家畜,由于禽流感病毒不耐热,在75℃以上一分钟即可杀死,紫外线照射,含氯成份的常用消毒剂也能迅速杀灭禽流感病毒,因此不与染病禽直接接触,一般不会感染上此病。只有直接接触患病家禽的粪便或呼吸道分泌物时才有可能会感染上禽流感病毒。但截至目前科学上还没有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可以在人类之间传播。与当前在越南、泰国、日本、韩国及我国省市局部地区出现在家禽中的H5N1禽流感病毒之所以引起我国和国际社会的重视,主要是从生命科学上的“远虑”思考:一旦禽流感病毒和人类流感病毒重组,就可能通过人与人的传播,这种病毒就成为人类病毒,好像人的流感一样,侵害人类健康。故上海市郊区局部地区出现禽流感疫情时,市政府各级领导及时采取了严格的预案防范措施,通过科学防治,群防群控,使禽流感疫情患害达到了“可控、可防”的要求,保证了全市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
如何避免感染
建议一:尽量不跟候鸟、活禽接触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存活很久,比如在禽的粪便中间,它能够存活105天,在羽毛中间能存活18天,所以接触病禽的人感染的机会要大的多。禽类粪便很可能是禽流感传播的途径之一,专家建议:接触禽类后切记要用洗手液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儿童尤应避免与活禽接触。
建议二:注重日常消毒
禽流感病毒对烧碱、醛类、氧化剂类、氯制剂类、双季胺盐类等消毒剂,高温及紫外线均很敏感。在56℃时加热30分钟,60℃时加热10分钟,70℃时加热数分钟,阳光直射40到48小时以内,均可杀死禽流感病毒。市民养鸽、养鸟者,必须加强对鸽舍、鸟笼的消毒。遛鸟和喂鸟必须用消毒肥皂洗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于养成摸过鸡蛋或者生冷禽类制品后勤洗手的习惯。
禽流感是完全可控可防的,一般市民感染禽流感的几率微乎其微。所以市民对这个病不要恐慌,它是完全可以通过严格的扑杀、消毒、隔离、封锁以及有效的预防,把本病控制在最小范围。
建议三:重视疾病预防
由于目前对人预防禽流感还没有有效疫苗,而冬春季节又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市民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场所;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市民出现流感症状,无需紧张,但应及时就医,对原因不明的肺炎者必须进行禽流感排查。
建议四:不要去疫区旅游
旅游者应当避免去暴发禽流感的地区。因为目前仍未找到禽流感的病毒源,也不知病毒的真正传播途径以及会否由禽畜传给人类,或者再由人传人。
禽流感“三怕” 四预防
禽流感不可怕,可预防。
禽流感完全可以通过严格的扑杀、消毒、隔离、预防得到有效的控制。禽流感病毒怕热、怕紫外线和怕消毒溶剂。禽流感病毒56℃加热30分钟,60℃加热10分钟,70℃加热2分钟即可杀死;常用的消毒剂如福尔马林、过氧乙酸等均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光照紫外线消毒也是行之有效的。
四预防
(1) 控制传染源 农业部门和卫生部门共同合作,开展人间和禽类H5N1疫情监测。两种监测相应协同,互通情报。一旦发现禽类或其它动物感染H5N1病毒,应按照《动物检疫法》有关规定,就地销毁,对疫源地区进行封锁,并彻底灭杀消毒,对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隔离。
(2) 切断传播途径 对禽类养殖场、市售禽类摊档、屠宰场进行彻底消毒,对死禽及禽类废弃物应彻底焚毁;职业紧密接触人群(专业养殖人员、禽类屠宰销售人员等)要做好个人防护,
(3) 改变采购饮食习惯 市民要到正规的卖场和商业网点采购经检疫过的包装好的禽肉,不要自行宰杀。
(4) 不能混养 由于哺乳动物可以成为禽流感的中间宿主,为了减少交叉感染引起病毒基因重组,形成对人威胁的新的流感毒株,猪、禽不得混养,旱禽与水禽不得混养。
禽肉煮熟后食用无忧
我国周边一些地区发生禽流感后,市民担心食用禽肉是否安全?世界卫生组织总部的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没有证据表明仅仅食用禽肉就会感染禽流感,只有跟活的(或死的)染病禽类直接接触才有可能被感染。禽流感病毒怕热不怕冷,病毒在70摄氏度时2分钟内就可以死亡,禽肉煮熟透后,病毒可被完全杀死。因此专家建议市民吃鸡肉、鹅肉、鸭肉这种肉类时一定要煮熟后食用,千万不能吃半生不熟的;煎鸡蛋一定要煎透,避免蛋黄不熟;建议市民最近先别吃白斩鸡等不熟的食物。
禽流感现仍为动物传染病,虽然世界上已有禽流感病毒攻击人并致人死亡的个例,但至今没有发现该病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证据。我国至今没有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因此市民不必恐慌。一般群众只要不接触带病禽类,在厨房中将生熟分开,不吃生食物或半熟食物,尤其是不熟的动物血液制品,就是安全的。禽流感特别容易袭击孩子、老人和体质较弱的人群,市民在预防SARS期间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在预防禽流感时依然适用:勤洗手,室内常开窗通风,加强体育锻炼。(2004年2月2日 文汇报第5版)